古代成语的典故_古代成语的典故由来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古代成语的典故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1.有哪些成语是有典故的?

2.十个著名的成语典故

3.古代成语故事及典故

4.历史著名成语典故

5.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要简短的50字左右最好) 谢谢哈 有点急

6.5个常用成语的历史典故整理

古代成语的典故_古代成语的典故由来

有哪些成语是有典故的?

       1、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2、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3、四面楚歌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尝胆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5、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十个著名的成语典故

       1、孜孜不倦

       [成语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典故出处]《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译文:于是更加潜心研究典籍,勤勉,不懈怠。

       2、不辞劳苦

       [成语解释]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典故出处]朱自清《刘云波女医师》:真正难得的,是她那不会厌倦的同情和不辞劳苦的服务。

       3、不辞辛苦

       [成语解释]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6回:“往鲁国,受业于孔门高弟曾参,昼研夜读,不辞辛苦。

       4、实事求是

       [成语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典故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客气才好。”

       5、脚踏实地

       [成语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典故出处]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

古代成语故事及典故

       十个著名的成语典故如下: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思考何为真实,他做了个梦,梦中自己是一只蝴蝶,蝴蝶也梦见自己是一只庄周。后因用此比喻醒来即是梦,梦境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

       3、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后用来讥讽人无能。

       4、风声鹤唳:听到风声鹤叫,都怀疑是敌兵来了;形容极其惊恐疑惧。

       5、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素知下属们生活奢侈,便悬鱼于庭以拒贿赂。后作为官清廉的典故。

       6、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

       7、伯牙绝弦:比喻知音丧尽之后的孤寂无欢;也用来悼念逝去知己之友。

       8、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9、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10、守株待兔:比喻固守旧有经验,不知变通。

       11、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

       12、背水一战:比喻毫无退路,非胜不可。

       13、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行为。

       14、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15、惊弓之鸟:比喻受到惊吓后心有余悸的人。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

       古代成语故事及典故如下:

       一、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二、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

       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指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要简短的50字左右最好) 谢谢哈 有点急

        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篇一: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刘备。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卢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这么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象鱼得了水一样非常快。?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篇二:见猎心喜

        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他从小聪明青年时代在西京洛阳讲学,非常有名气。他的弟弟程颐也是著名的学者,经常讲学,人们称他们为?二程?。后来,他们的学说被朱熹 继承和发展,人们称他们为?程朱学派?。程颐十六七岁的时候,非常喜爱打猎。后来他集中心思研究学 问,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猎了。有一次,他惋惜地对友人说:?打猎 的爱好我今后没有啦!?

        有个名叫周茂叔的朋友听到了这话,特地去对程颢说:?你说的 话不一定就是如此。千万不要说得那么容易。我看你不是不喜爱打猎,而是把这种心思隐埋起来罢了。说不定哪一天这种心思萌发起 来,你还是会像年轻时一样,高高兴兴地去打一阵子猎的。? 程颢对周茂叔的话末置可否,只是哈哈大笑了一阵。

        周茂叔的这席话,在十二年后得到了验证。一次程颢外出归来。 在田野里见人打猎,顿时想起了打猎的乐趣,高兴得手痒起来。但他忽然回忆起周茂叔说过的话,便硬是压制了要打猎的欲望,径自走回家去。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篇三:熟能生巧

        有一天,他在自已家的演练场上表演射箭。观看的人,个个为他鼓掌叫好。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也来观看,他放下自已肩上的担子,站在篱笆墙外边,斜着眼睛瞅着陈康肃射箭,好长时间不离去。可是当他看见陈康肃射中靶子时,仅仅只是微微地点一下头, 井不觉得有什么很了不起的。

        陈康肃想:?每当别人看到我射中靶子时,总是大声称赞,连声叫绝,这个老头却只点点头,真是个糊涂老头。?

        陈康肃问老头说:?你在这看了这么久,你也懂得射箭吗?你看我的射技怎么样啊?

        卖油老头扦字胡子,微微一笑,然后慢悠悠地 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康肃一听,勃然大怒,大喊起来:?你这个呆老头,凭什么敢小看我的射技。?

        卖油老头不气不恼地说:?我是凭我倒油的技巧了解到这个道理的。?说完,老头从担子里拿出一只 葫芦放在地上,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带孔的铜钱放 在葫芦嘴上画,然后用勺子舀油往葫芦嘴里倒,只见那油顺着钱孔里流下去,葫芦里的油装满了,却一点儿也没有沾到钱孔上。站在旁边看热闹的人连声叫绝。卖油老头站起来微笑着说:?我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由于手熟罢了。?

        陈康肃看后,笑了。他向卖油老头承认了刚才的无礼,并道了歉。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篇四:盲人摸象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5个常用成语的历史典故整理

       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2.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3.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4、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5、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6、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7、劳苦功高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后驻守函谷关,项羽听说刘邦攻占咸阳,就气急败坏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席间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樊哙赶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没有封侯,你却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

        导语:你知道哪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下面是我为您整理5个常用成语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5个常用成语的历史典故

        1、?坐怀不乱?

        ?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已经广为传颂,可谓家喻户晓。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此外,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多次遭到贬谪,但不离开父母之邦,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不易其介?。柳下惠得到了孔子、孟子等人的高度评价。

        2、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3、 程门立雪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当时,河南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孔子,孟子宏伟独到的学术,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他去看望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游酢(音zu?)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但他依然站在那里!

        4、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5、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好了,今天关于“古代成语的典故”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古代成语的典故”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