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计_调虎离山计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调虎离山计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调虎离山计的话题。

1.调虎离山之计的成语

2.调虎离山的解释

3.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4.孙子兵法中的调虎离山计的潜意识如何分析?

调虎离山计_调虎离山计是什么意思

调虎离山之计的成语

       调虎离山

       diào hǔ lí shān

       [释义]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语出] 明·吴承恩《西游记》:“(大圣道)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正音] 调;不能读作“调和”的“tiáo”。

       [辨形] 调;不能写作“掉”。

       [近义] 声东击西 围魏救赵

       [用法] 可用于军事;也可用于民事。

调虎离山的解释

       调虎离山的解释

       [lure the tiger out of the mountains;(fig) lure the enemy away from his base]

       设法使老虎离开 山冈 。 比喻 诱敌离原来的地方,以便于乘机行事 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 成功 。? 《封神演义》 详细解释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西游记》 第五三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一○六回:“ 弥轩 见调虎离山之计已行,便向 龙光 动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第三部二六:“表面上是为了 关怀 朱延年 和 马丽琳 , 实际上 是调虎离山,好让 林宛芝 出面招待客人。”

       词语分解

       调的解释 调 (调) à 安排 处置:调令。调用。调度(?)。调动。调任。调防。 调兵遣将 。 访查了解:调查。调研。 音乐上高低长短 配合 和谐 好听的一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调子。调号。调式。 腔调 。曲调。大调。小调。南 山的解释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 山峦 。 山川 。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 紧张 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 大声:山响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调虎离山的意思是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

       一、出处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大圣道)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二、详细释义

       1、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

       2、在政治斗争中,这一计用得最多,且亦渐神化。从其应用中可见,此计是一个阴险的谋略。

       三、成语典故

       调虎离山的典故来自《三十六计》。故事中,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曹操为了吞并孙权、刘备的联军,首先调兵遣将,试图一举消灭他们。然而,孙、刘联军的主将诸葛亮巧妙地使用了调虎离山计。他让关羽驾着赤兔马,在曹军阵前虚晃一招,然后顺利撤回联军阵地。

       曹操见此情景,立刻命令全军追击,希望能将关羽生擒。然而,这正是诸葛亮的计策,他成功地将曹操的主力引出了自己的强势区域,使曹军在赤壁之战中的战斗力大大减弱。最后,孙、刘联军凭借着智勇双全,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调虎离山的例句

       1、警方采取调虎离山的策略,成功引开了那伙歹徒的注意,将他们从藏身的地方引出来,为抓捕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狡猾的狐狸使用调虎离山的诡计,成功地引开了看守果园的大狗,然后偷走了满园的苹果。

       3、在游击战中,我军巧妙地运用了调虎离山的战术,成功地迷惑了敌人,让他们偏离了目标,从而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那个罪犯巧妙地使用了调虎离山的策略,将警方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别处,然后成功地逃脱了。

       5、小明为了得到比赛的胜利,决定使用调虎离山的策略,将对手的注意力引开,然后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

孙子兵法中的调虎离山计的潜意识如何分析?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

       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扩展资料:

       出处

       《调虎离山》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百度百科-调虎离山计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古人按语说: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

       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

       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陈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

       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

       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

       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恶之以人事也(《后汉书》五八《虞诩》、《战略考

       ·东汉》)。

       《孙子兵法》早就指出:不顾条件地硬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会失败的。敌人

       既然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作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争地。应该巧妙地用

       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

       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和人为条件,一定可以击败敌人。

       好了,关于“调虎离山计”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调虎离山计”,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